2013年1月17日星期四

与月亮有关的歌曲(四):Heart Without Border

 

       某日从公司出来,突降暴雨,不想再返回办公室坐在电脑面前愣神,索性钻进一家音像店,外面雨声阵阵,我在店中角落里一张一张试着CD,淘得几张古典乐,其中一张名叫《重逢有日》,小提琴曲。晚上带回一曲一曲听下来,颇为喜欢。古典音乐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如果你真的喜欢了,便很容易将你带进音乐之中。末曲完毕,抬头猛然见窗外雨过后云散去,一轮明晃晃的金黄色圆月挂在窗外,心里更加为之一振。古典音乐是一定要一个人听的,抛开厅音乐会的礼仪,哪怕你与几千人并坐在交响乐厅中,也是各自沉浸于私人世界,或热泪盈眶,或心潮澎湃,或安然神伤,却鲜见众人交头接耳,与他人滔滔不绝地分享。

 

       之前在Tumblr看到过一个系列的照片,关于一个男人跟一个月亮。场景从破旧的小屋、到河上的小艇、再到积雪的屋顶等等。后来才知晓,这是两名俄罗斯艺术家,Leonid Tishkov和Boris Bendikov,创作了一个“私人月亮” ,并用它拍摄了这些惊人的照片。原来,那明亮、皎洁、神秘的“月亮”其实是可以离我们这么近的。

       本期继续延续上一期的古典风。望能给大家带来与上期不一样的古典感觉。

   

   

  

       贝多芬的这首《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大家听这个名字不一定熟悉,但是它的另外一个名字《月光奏鸣曲》想必是耳熟能详,即便没有听过乐曲对这个名字也应当不会陌生。小学六年级的语文课本上一篇名为《月光曲》的文章相信大家还能依稀有印象,讲的就是贝多芬如何创作这首《月光奏鸣曲》的故事(不过多半是出版商杜撰的)。

       此曲为第一乐章,选择的是钢琴与大提琴的重奏版,表现极其丰富,有冥想的柔情,悲伤的吟诵,也有阴暗的预感。这部作品,贝多芬自己称为“好像一首幻想曲一样的”(Quasi una Fantasia)。

    

  

  

       《b小调练习曲》(月光Etude in b minor),是19世纪杰出的西班牙吉他演奏家兼作曲家索尔(Fernando Sor)的一首作品,这是一首流传很广的吉它独奏曲。原曲为作者所写的一首吉它练习曲——《b小调练习曲》,但由于本曲的艺术价值远远超过了其他的普通练习曲,因此被后人冠以“月光”这一曲名,成为吉它独奏名曲。直到今天,许多著名的吉它演奏家所录制的磁带和唱片中都包含此曲,可见本曲的魅力。

       相比前一曲,这首吉他曲的“月光”算是一抹“暖月光”。

  

      

   

       不要被乐曲开始时的鸟语流水和轻快的绚丽所迷惑,这是一个沉重而抑郁的乐曲系列,弥漫着浓烈的哥特气息。乐曲选自电影《夜访吸血鬼》。乐曲目录如下:

 

“壹·前奏·降E大调钢琴第五十九章第二节·海顿”

“贰·月光·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贝多芬”,从01:54:00开始

“叁·悲歌·钢琴三重奏·拉赫玛尼诺”,从07:27:00开始开始

“肆·钟·帕格尼尼大练习曲·李斯特”,从11:20:00开始

“伍·降E大调夜曲·肖邦”

演奏者均为A.J.Alex

 
       怪才A.J.Alex整理为《致吸血鬼的五曲》。A.J.Alex,这个中国年轻人,一个信仰极端天主教的怪人,一个不世出的天才,他的作品晦涩,一边讲着好像浅显到谁都能懂的故事,一边又充满了隐喻和双关。近半个小时的五曲为保证连贯性混缩成了一轨,如同一场不停歇的戏剧,从开场的那“Close your eyes”开始,音响效果将把你带到这个吸血鬼故事发生现场。尤其适合在阴郁的夜晚聆听,一个人戴上耳机、关灯,按下播放键。

   

  

                             

      《天空之城》原声碟简直让人爱不释手,曲曲都是经典,这首歌原名叫《Carrying You》不知道是谁给这个版本取了个好听的名字——《月光の云海》。目前广为流传的主要是钢琴版本,上面这个版本是小娟&山谷里的居民吟唱版,更添一种空灵之感,希望是你一直在寻找的感觉。 

 

 

 

       《月光边境》选自《心灵钢琴》系列第一张,作曲编曲演奏均是林海,整张专辑有流畅舒服的感觉,好像懂得心灵的渴慕,忍不住一听再听,让人心绪放松。曲调如呢喃似轻诉,如飞行似遨游,以琴声调心情,以心情佐琴声,免于悲伤。月光没有边境,因为,心没有边境。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