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9日星期日

让我们再谈谈SB

来自有意思吧(www.u148.net)写在前面的话:前几日写的《关于SB的研究报告》,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不过这其中批评的意见较多,这主要是我个人的原因所造成的(编者:《关于SB的研究报告》原题目为“为什么SB那么多”,现在的题目是编者后来改的,好几位同学表示有标题党嫌疑,罪过罪过)。本来是一个缘于朋友谈话的即兴之作,既没有经过认真仔细的思考,也没有做过多的精细化处理,所以在理解和评价上都制造了很多问题,特此向诸位致歉。原来也没有想着写个什么系列,但是由于已经造成的不良影响,不得已只好再另文做些补充。当然,这篇续作同样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其中的不妥之处,还望诸位多多见谅。BTW:感谢 kimiko  同学的鼓励和支持。没有你的关注和督促,也就不会有这篇续作。


上次说到SB的三个类型,应该说没有涵盖现实生活中SB的各种表现形式。仅仅是将我所见所闻的有关SB的一些基本特征考虑进去,匆忙地用三种类型草草概括了。有的同学(中午酒)还在评论中加入了别的类型,非常感谢他的工作。当然,这个类型的队伍应该还能再继续扩充,毕竟SB的数量和表现形式仍在不断增多,可谓日新月异,与日俱增。至于原因,上次也没有过多涉及,这次就尝试着尽我所能地找找原因,争取得出一些令人信服的解释说明。

SB,不仅是一种非正常的行为模式,同时也是(或者更应该是)一种非正常的思维方式。作为社会存在的SB,必定会有其生长和发育的土壤,也就是说某种特殊的社会环境或者时代特征孕育和滋养了SB的产生和繁育。作为一个现代化进程当中的社会,一方面会大量地迅速吸收现代文明的成果(技术、文化),另一方面也会保留原有的一些传统要素。在这两者之间,尤其是现代化的初始阶段或者加速阶段,难免会产生巨大的张力。这个磨合的过程当中,融合与排斥是最为显著的两个特征。融合的效果和排斥的结果,都会非常直观地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而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个体,也会因为自身的社会经济地位、成长经历、性格气质及教育背景,在不同时间、不同领域、不同情境之下表现出这种社会变化的某些印记。相对于前文所列举的正常型和表演型而言,真正引起我们关注和思考的还是大范围的,在表现特征上呈现出类似“社会亚文化”的纯SB现象。

SB,不仅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或许在某种程度上还算是一个社会问题。不可否认,我们现阶段所处的社会,正在进行着快速而深入的现代化。那些已经实现现代化的领域大多还集中在物质或者制度层面,而真正体现现代化的观念或者价值观层面的变化过程则进展缓慢且乏善可陈。我不打算把所有问题都归结到深厚的文化传统或者强大的现实政治经济结构层面。当然,因为在谈论作为社会现象的SB及SB化,那么也就不可避免地要牵涉到两者的某些影响。但是,如果从比较严谨和负责的立场出发,对于社会现象,任何的单项归因或者漫无节制的普遍联系,同样不具有说服力。因此,本文就仅仅从社会心理的角度出发,来进一步思考和阐述。

人的大多数想法都源于现实。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能够考虑的对象及范围也大多局限在TA的个人生活领域。一个人,无论在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永远无法对抗剧烈的社会变迁所带来的强大冲击。同理,一个人也几乎没有办法凭借一己之力去改变社会结构当中存在的问题。利益高度分化、价值观念日益多元、阶层分化日趋明显都是现代化的直接后果。各种分化都会把整个社会或者说所有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的阶层和不同的群体,而不同的阶层和群体,自有其不同的利益主张和价值关注。SB,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和行为模式,背后也自然蕴含着某些群体的特殊利益和特定立场。

现代化会带来多元的思想和观念,同时也容易使既有的观念结构产生混乱。在当今信息爆炸和知识扩展如此迅速的现实条件下,个人根本没有能力或者说根本没有时间在自己所接触的所有信息上面花费同等的精力和时间去消化吸收。日益增长的信息和知识与人的有限生命之间存在着固有的矛盾,这种无法解决的矛盾就注定了没有人能够在所有问题上都能做到理性思考和批判性接收。这也就为SB的诞生和SB化的发展埋下了种子。

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后果,是人的自主意识和个体意识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展与强化。而日益分化的社会又为每个人的所思所想建立了不同的阵地。套用一句老话:思想阵地,如果没有健康有益的东西去占领,就必然为荒谬和混乱所攻陷。相对于我们的前辈,这个时代的人们都享受着前所未有的个人思想和身体的解放快感。独立性、个体性、个性化在我们的现实语境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甚至可以说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地位。个性化的言论和行为,在各种场合都具有显著的标识意义。在很大的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说,个性化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个性化的行为和言论从来都不是一个可以用作道德评判的标准,因为无论怎样的个性化,都必须建立在一个为社会大多数成员所承认的基础之上。这个基础可能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迁而表现出不同的面目,但无论如何,它都必须遵循自然和理性。而常识、社会规范(法律、道德和风俗习惯,甚至包括一些所谓迷信的东西)和现代科学知识就构成了我们所说的“自然和理性”。这些东西既为我们的个性化生活方式提供了空间,同时也对个性化的表演划定了界限。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超出这个范围的行为、言论或思想(如果可以算是的话)就是不可理解、不被接受,因而被冠之以“SB”的东西。虽然我们已经不愿意再去接受一个“全知全能的权威”去规范我们的生活和思想,但是我们仍然需要有人能够为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和认识世界方面提供有益的帮助。当这样的社会角色或者社会功能缺失并且没有得到及时补充的时候,戏谑化、反讽化、极端化、偏执化、非理性的言论和行为自然就应运而生并且大行其道了。

同样,个性化也存在一个现实限度,就是不能以侵犯和伤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及自由(包括情感)为代价而去彰显自己的个性化。也许是因为我们在个性化的道路上走到太快并且太远了,也许是因为现有的那个“自然和理性”基础已经不能满足个性化的扩张要求了,所以频频突破人们理解、认可和接受底线的行为及言论越来越多。但是奇怪的是,每当这些言论和行为肆意妄为的时候,很多人都心甘情感地成为了“沉默的大多数”。我们最熟悉的场景不是有人站出来,以科学的精神、理性的态度、准确的语言、深沉的情感去驳斥和纠正SB化的言行,而恰恰是饶有兴趣地围观、起哄,进而鼓掌叫好、推波助澜。也许是大家都累了,也许是大家都疲了,也许是大家都已经被现实生活的种种压力摧残地心力交瘁了。我们既然已经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处理我们生活中的所有切身利益和重大关切,那么对于那些无伤大雅并且通常是千里之外的SB化言行无动于衷难道又有什么错吗?如果你认同“尊重每个人的生活方式”这个现代理念,然后你又去干涉别人的言论和行为自由,那岂不是自相矛盾,重作冯妇了吗?

尊重每个人的的生活方式,尊重每个人的言论行为自由,尊重每个人的差异性从来不是放弃公共责任和社会关怀的正当理由。正如现代政府是人民为了更好地和平共处及可持续发展而创造的重要社会设置(social institution)一般,正如政府要依法行政并且要接受人民的批评和监督一样,公共领域同样需要理性和健康的力量维持秩序、捍卫理性、追求正义和真理。在个人层面,对于SB言行的放任自流,看似无足轻重,但最终会危害个人、遗祸后代并且侵蚀健康社会的存在基础。就像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里面所写的那样,又或者像那个德国神父所说的那样,生活中最终毁掉我们的,并不是大灾大难和地覆天翻,恰恰是那些我们轻易忽视和放过的,甚至是我们有意无意纵容的愚昧与邪恶以及毫无理由的不负责任。

SB是一种传染病,我的朋友说还有可能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和心理强迫症。但凡不能够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抱有坚定信念、毫无责任意识并且缺乏反思能力的人,最容易染上这种病。不管在什么时代,不论在什么社会,大多数的人都只能随波逐流。虽然我们渴求在历史和人们的心灵当中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但现实是我们只能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加以干预。既然不能够或者不愿意对社会生活表明态度、采取行动,那么就好好生活,努力做一个理性平和、自尊自爱的人吧。当这样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也许SB就会越来越少。但愿如此!

P.S.写完了再看看,其实也没有多少新东西或者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我才疏学浅、资质愚钝,到这个地步,算是脑汁绞尽、黔驴技穷了。如果大家还有兴趣继续关注这个话题,那么不妨分享一下您的思考,这样我觉得也是一个良性的互动,当然,这更是我的一个美好愿望。我不是宣讲团的成员,U吧也不是“真理部”,不能满足所有人对于某个问题的所有要求。但是只要大家都能够对某些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积极关注并且加以独立思考的时候,我觉得任何想欺骗和愚弄大众的言论行为都会遇到一道由“自然和理性”构筑起来的高大屏障。人类所有的智慧也许永远无法穷尽世界的本真,但每一次认真的自我思考,都会使我们不断地接近真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