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BT被生重病,大米同学在《BT临终》里表达了他的缅怀之情:BT让人又爱又恨——除非你有过盯着下载进度窗望眼欲穿的经历,否则你不会理解从1到100是多么让人欲仙欲死的过程。
我想,没有此种经历的人大概很难理解这种近乎怪异的心理。无独有偶,另外一个朋友,每次去网吧上通宵(作为学生,通宵的性价比比较高),总是在夜阑人静之时打开电驴,迷离了双眼盯着屏幕上的进度条“欲仙欲死”地度过漫漫长夜。这让我不得不怀疑他是去下载东西的,还是去享受那个“欲仙欲死”的下载过程的。
而按照我的经验,很多时候下载并不是因为需要,而是进入了一种惯性或些微的强迫症——让带宽空着而不流通点比特,兀的不浪费死个人儿也么哥。
武藤三郎也曾在他的毛片之旅中说过一种类似的心理:也不能将这种心理(有人沉溺于看片,而有人则沉溺于下片)简单地理解为“贪婪”。或许一位叫王怡的作家的话可作为参考:你永远都在经受试探,全世界都在对你抛媚眼,令人迷恋于无穷的可能性。就像一个唐璜迷恋于动情和定情之间,结果终其一生,都不知道什么是美好的婚姻。
从一定的程度讲,我们都是下载控,被下载这件事控制的下载控。
“奥特曼”是我对英文单词outman的音译,用以称呼那些跟不上潮流的人(动画《奥特曼》英文名为Ultraman,而英文outman本身是一个动词,意为“在数量上超过”)。
当连广告都开始得意洋洋地告诉你“你out了”,就可以看出被人称作“奥特曼”是一件多么丢人的事。
而在看完Did you know ?后,我就想,面对滔滔的资讯洪流,做个奥特曼又何妨呢?
因为这个世界上有比所谓潮、流行、信息甚至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如今读书养成一个习惯,会对有感触的地方在书签上进行标记(虽然对书没有很大的洁癖,但在书页上标记或折叠总觉得不舒服),一来读第二遍时可以有的放矢(而实际情况是,知新都饥一顿饱一顿的,更遑论温故了),二来装13时能比较快地找到。
啃某书至一小半,突然发现夹在里面的书签不翼而飞。这感觉,简直跟丢了钱包似的。
隐约记得无意间把书签放在了一个装书签的袋子里。寻找,无果。
气闷,于是横下心来,将上千张书签粗略地一一数过,依然无果。
把心再横横,一张一张地仔细数来。
机械地数书签的过程中,不由地想到,在工业化、流水线化的今天,一切都讲求效率性,而生活却在这种高效率中变得匆匆——洗着衣服想心事,这似乎正在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自从有了洗衣机,双手便被剥夺了劳动的权利,同时,大脑也被剥夺了舒展沟回的权利——因为要节约时间。
现在读书,也越来越目的了,总要看出点东西才肯罢休(包括上面说的做标记),享受纯粹的读书的乐趣俨然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
呜呼哀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